金标尺教师APP
考教师 金标尺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金标尺教师
开学不久,班主任张老师发现本班新安装的百叶窗帘坏了。张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怎么办?思前想后,她决定将下午班会主题临时改为《我来说窗帘》。
班会开始,张老师首先让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窗帘有什么作用?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回答起来,有的说“窗帘可以遮隐私”,有的说“房间里有窗帘好看”,还有学生说“窗帘可以遮挡阳光”。张老师对教室里安装窗帘的作用进行了补充和总结。然后,张老师在PPT上展示了被损坏的窗帘图片:笔直的方向调节杆被拉了下来,扭曲成几段,扔在垃圾袋里;淡蓝色的塑料条,有的破碎、有的断裂;整个窗帘歪歪斜斜地挂着……全班一片哗然:“谁干的”、“我那天看到有人在拉窗帘”、“让他赔钱”……等学生安静下来后,张老师诚恳地说:“我不知道是谁干的,我也不想知道这是谁干的。这件事情的主要责任在我,作为班主任,我没有在安装窗帘时及时向同学们明确提出爱护公物的要求,是我的失职。现在窗帘不能用了,怎么办?”同学们三三两两地议论起来。
过了一会儿,班长站起来说:“张老师,让我们自己来处理这件事情吧!”张老师点点头说:“好,我相信你们能解决好这个问题!”。接下来,班长让每个同学拿出一张纸写下自己的看法和解决办法。不一会儿,50张纸条交了上来。
甲:损坏公物是错误的行为,应当赔偿。
乙:不要追究责任,给犯错误的同学一次改正的机会。
丙:损坏窗帘虽然是个别同学的行为,但赔偿应该是全班同学,因为我们是一个集体,我们发现了这个错误,但没有制止我们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丁:大家凑钱买一个新窗帘,派专人保管,我愿意为大家服务。
戊:我看见几个同学在扯窗帘,应该批评他们。
班长一一宣读后,选出几条比较集中的意见进行讨论,最后无记名投票统一处理决定,原谅损坏窗帘的同学,大家凑钱买一个新窗帘。
班长结束前,班主任第一个向班长交了钱,并说道:“我也是班级的一员。”
班会结束后,张老师收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张老师,对不起,我错了!您的学生XX”。
A
灵活运用了自然后果法,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B
不追究损坏窗帘的学生的责任,忽视了教育惩戒的作用
C
通过学生对班级的自主管理,培养了学生的责任与担当意识
D
让学生自己决策班级事务,没有承担起班级管理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E
善于抓住教育契机,采用价值澄清的方法,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正确答案 :C E
解析
5.【金标尺答案】CE
【金标尺解析】本题考查了卢梭的教育思想、班级管理、德育模式等考点。
A项:自然后果法是指让行为自然地发生并产生结果,让儿童从结果中学习,反对教师过多干涉。材料中,面对学生弄坏窗帘的问题,并不是让学生在行为结果中自然而然受到教育,而是主动地对学生作出引导和教育,因此并不符合自然后果法。故A项排除。
B项:材料中教师并不是简单地不追究损坏窗帘的学生的责任,而是通过班级讨论引导学生发展起对班级的责任意识,同时也对损坏窗帘的学生起到教育作用。故B项说法不符合材料,排除。
C项:材料中教师在班级问题的处理中不是以自身为中心,而是通过小纸条的方式让学生来发表意见,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出最终处理决定。在这一系列过程中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实现了班级自主管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班级的责任与担当意识。故C项正确。
D项:材料中教师让学生讨论并作出最终的处理决定,有利于体现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实现了班级民主管理。并且,在这一系列过程中,教师发挥了自身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对班级问题作出正确判断和处理。故D项说法错误,不符合材料,排除。
E项:材料中教师面对班级突发事件能够利用这个契机让学生展开讨论,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并且,在写小纸条的这一系列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形成对班级责任的正确认识,澄清了学生原先模糊的班级责任意识,故E项正确。
故本题答案为CE。
相关试题
6.下列描述属于负强化的是( )。
24.教师给学生呈现了各种“圆”和工具,学生利用这些资料独立探索“圆”的意义,这种学习方式属于( )。
20.某小学招聘后勤人员时,候选人王某业务能力较强,但犯罪记录显示其曾因虐待罪入狱,则该小学可以录用王某,但必须严加监督。( )
11.感受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引起感受性起伏变化的现象是感觉对比。( )
36.确立法国高等教育“自主自治、民主参与、多科性结构”办学原则的教育法案是( )。
1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下列关于教师待遇的说法正确的有( )。
15.回顾和反思新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获得不少宝贵的经验与启示,其中一个是坚持“三个面向”,全面推动教育创新。“三个面向”不包括(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3.下列观念与对应理论匹配错误的是( )。
5.狭义的课程包括各门学科和课外活动( )。
23.经典条件作用理论认为,有机体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该条件反应。这一现象称为( )。
40.班主任老师对违纪学生进行正常的批评教育,方式方法符合法律规定,但学生因此而出走失踪,对于这样的事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