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标尺教师APP
考教师 金标尺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金标尺教师
√
对
x
错
正确答案 :对
解析
本题考查主体间性的理解。主体间性超越了在主客体关系中个人主体性理念,把主体性置于主体与主体的关系之中。主体间性不是对个人主体的否定。相反,它保留了个人作为主体的根本特征,同时强调主体间的相关性、和谐性和整体性。所以,教育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但不能使个人主体性走向个人主义,必须用主体间的关系约束个人主体性的过分张扬,强调主体间的平等对话、理解、交往。教育不是培养一个占有性的个人主体,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是培养和谐社会的主体,人类社会的主体。
故表述正确。
相关试题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什么规律的科学?( )
在德育过程中,只有正面疏导、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积极性,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
根据左、右大脑半球同时兴奋,大脑的积极性很高,学习效果最佳的原理,教学中应设计同时刺激学生左、右大脑半球的条件。( )
教育的经济功能表现在( )
中小学课程的表现形式有课程标准、教科书、教学参考书三种。( )
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
在下列教师行为中,属于心理健康表现的有( )。
中学生道德推理的发展趋势是从前习俗思维向更为习俗化的推理水平的转变。( )
教育发展是人才发展的先决条件。( )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这一说法直接表达的哲学思想是( )
( )是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影响认知的主要因素包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