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标尺教师APP
考教师 金标尺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金标尺教师
【资料】小学五年级《真分数与假分数》课堂教学片断
上课开始了,王老师在PPT上展示:?/4,然后问学生:“这个分数可能是4分之几?你们可以任意说出分母是4的分数。”同学们非常踊跃地回答:“1/4”“2/4”……王老师说:“怎么表示这些分数呢?”有同学说:“可以画1个圆,用涂阴影的方法来表示。”“行。”随后,同学们积极画图并涂色表示分数。王老师查看后,将学生的活动结果展示出来,说:“我们用1个圆表示了1/4、2/4、3/4、4/4。想一想,5/4是不是分数?请同桌相互讨论,看看能不能也用1个圆来表示?”
同学们纷纷行动起来,继续画1个圆表示分数。一段时间后,同学们发现画1个圆不能表示5/4,有个同学提问:“老师,可以画2个圆表示分数吗?”王老师点头示意可以,并请他上讲台在黑板上示范。等他画好后,王老师问:“为什么5/4要增加1个圆才能表示?单位‘1’是什么?”学生甲回答:“1个圆表示4/4,再用1个跟这个圆相等的圆的一部分来表示1/4。”
王老师问:“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例子?”一个学生说:“1个披萨饼不够分,我们可以再分一个。”另一个学生说:“1个苹果不够分,我们也可以再分一个。”王老师接着说:“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1个圆只能表示4个1/4,再添上1个1/4,就表示出了5/4。那我们还可以用其它方式来表示5/4吗?”有同学提出可以用数轴。王老师请该同学来演示。该同学在黑板上画出了数轴,并标出5/4的位置,“我把这条数轴上0到1之间的长度看做‘1’,1到2之间的长度也看做‘1’。这里就是5/4。”
王老师表扬了该同学,并请其他同学自己画数轴并标出5/4。接着,王老师把1/4、2/4、3/4、4/4、5/4在黑板上板书出来,要求学生给它们分类。第一小组的学生按照分子与分母的大小分为三种:分子比分母小、分子比分母大、分子分母相同;第二小组的学生根据这些分数与1比大小来分类:比1小的分数、比1大的分数、与1相同的分数。
王老师说:“刚才大家按照自己的想法将这些分数进行了分类。我们来观察这两种分法,它们的结果相同,分类标准不同。看看有没有什么联系?”同学们积极地观察、思考、发言……
王老师总结:“这节课的重点是按照分子与分母的大小关系进行分类,其实这些分数在数学上都有自己的名字。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A
课堂教学要强调核心概念的掌握
B
要树立“生活中的数学”的教学理念
C
教学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学习的起点
D
小学高段学生抽象思维的训练不能脱离直观形象材料
E
为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严格坚持课程内容的顺序性
正确答案 :A B C D
解析
【金标尺答案】ABCD
【金标尺解析】本题考查知识学习、课程相关等知识。
核心概念是指位于学科中心的概念性知识,是学科结构的主要部分。材料中,该老师对于晦涩难懂的概念性知识,通过一步步的引导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该知识的核心概念。A项正确。B项正确。对于较难理解的知识,教师应注重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材料中改教师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真分数,什么是假分数,同时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四分之一,引导学生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B项正确。故A、B两项符合题意。
C项:教学中要使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其中,间接经验是直接经验的基础,即新知识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的。材料中,学生对四分之五(假分数)的理解是建立在真分数的基础上的。符合题意,当选。
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学生的抽象是建立在具体直观事物的基础上的。D项:材料中,老师也是通过让学生涂色等活动认识分数。符合题意,当选。
E项:教师的教以学生的学为基础,需要考虑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和有效性,不一定非得按照课程内容的顺序进行。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ABCD。
相关试题
1.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需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
3.下列关于文化与教育的关系,描述错误的是( )。
赵老师建议同学们记忆单词时不要只记它在课文中的汉语释义,还要通过课外阅读留心它在其他情境下的意义和用法。该学习过程属于相关类属学习。( )
2.相对于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的特点有( )。
26.通过教学和训练,学生掌握了“行程问题”的解题方法,之后对于“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追赶问题”等都能很顺利地解决。根据加涅的学习分类,这一水平的学习属于( )。
18.按照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小学生正处于勤奋对自卑阶段。此段不宜采用的做法是( )。
3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其中“不得”体现了本法律规范的类型是( )。
11.“解释正方体的意义,并用木条和绳线做一个正方体模型。”这一表述体现的课程目标取向是( )。
21.承担教育法律责任的当事人必须是教育法律关系中义务的履行者。( )
25.下列迁移理论中,完全忽略主体因素对学习迁移产生影响的是( )。
3. 小学课程目标要求:一年级认识三角形的主要特征,二年级学习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这说明课程目标具有层次性。( )
9.小学低年级段是培养学生优良品德和社会评价能力的关键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