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标尺教师APP
考教师 金标尺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金标尺教师
A
正面疏导
B
因材施教
C
长善救失
D
知行统一
正确答案 :D
解析
【金标尺答案】D。 【金标尺解析】本题考查德育原则的运用。 知行统一原则是德育过程中系统的理论教育与实际锻炼并重,提高思想认识与培养行为习惯相结合。题干中一方面给学生讲述改革开放成就,这是加强学生的道德认识,另一方面通过“我和爸爸比童年”活动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发展变化,这是在活动中培养道德行为,使学生达到知行统一。故D项符合题意。 A项:为干扰选项,故排除。 B项:因材施教,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获得最佳的发展。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C项: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这一原则又称长善救失原则,是指德育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道德成长。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D。
相关试题
衡量一名学生品德发展水平的高低,最重要的标志应当是( )。
《学记》提出“教者也,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这句话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孟母三迁”的故事中孟母采用的德育方法是( )。
朱熹认为“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这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王小明同学是个学霸,但瞧不起成绩不良的同学,也很少与其他同学交往,班主任张老师让王小明担任班级学习互助会会长,负责辅导三个同学的英语。对此,王小明很有抵触情绪,但很快就发现与同学们一起学习既能帮助同学又能使自己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慢慢地他开始乐于与同学交往,并养成了尊重他人的习惯。这里张老师运用的德育原则是( )。
孔子说: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从教育的角度看,这表明( )。
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体现了德育的( )原则。
( )是人生观开始形成的时期,也是容易发生品德的两极分化的时期。
有些学生虽然知道道德规范,也愿意遵守,但却受个人欲望的支配,不能抗拒诱惑因素,结果干出了违反道德规范的事情。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 )
( )是人生观开始形成的时期,也是容易发生品德的两极分化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