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标尺教师APP
考教师 金标尺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金标尺教师
A
双趋冲突
B
双避冲突
C
趋避冲突
D
多重趋避冲突
正确答案 :A
解析
双趋冲突是指同时并存两种能满足需要的目标,他们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但只能选择其中之一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题干中出现“既想……又想……”,这是对两个具有同等吸引力的目标的抉择冲突,这属于双趋冲突。故本题答案为A。
相关试题
个人面对某种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观念的数量,表示创造性的( )。
47.( )以知识作为目标,从知识的获得中得到满足,是最稳定、最重要的学习动机。
在近代教育史上,提出“泛智教育”的教育家是( )
4.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根本动因的学者是( )。
某语文教师在上课时,为了便于学生记忆,经常用歌谣、口诀等方法,充分利用音效和节奏把零散的枯燥的信息编成歌诀。这种策略属于( )。
27.教师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情形,则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教育行政部门( )。
27.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表明教师的( )会对学生产生影响。
36.历史课上老师说:“我国古代提倡学而优则仕,隋唐至晚清的各级官员队伍,基本都是学校教育经由科举途径选拔出来。”这体现了教育的( )。
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侵犯教师的合法权益,教师可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关为( )。
班杜拉提出的观察学习的过程包括()。
65.下列属于外部感觉的是( )。
40.程序性知识特有的表征方式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