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标尺教师APP
考教师 金标尺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金标尺教师
解析
本题考查教学——备课。
【金标尺答案】
备课是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
1.钻研教材。在课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阅读参考书。教师钻研教材有一个深化的过程,一般须经过懂、透、化三个阶段。
2.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兴趣和需要,还要了解学生的学学习方法和习惯,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学习新知识会有哪些困难,出现什么问题等做出预测,以采取积极的对策。
3.考虑教法(设计教法)。这就是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它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确定课的类型,如何安排每一节 课的活动,如何运用各种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此外,也要考虑学生的学法,包括预习,课堂学习活动与课外作业等。
备课要备三种计划:
1.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2.单元计划(课题计划);3.课时计划(教案)。
相关试题
29.( )把教育的作用概括为十六个字,即“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3.意志的( )是指一个人是否善于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方面的意志品质。
35.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于2021年12月25日至26日在( )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研究部署2022年“三农”工作。
25.教师常采用评“三好学生”“先进个人”等方式来激励学生,这主要是激励学生的( )。
64.品德评价法的特点是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或操行评定。
3.稷下学宫是战国中期唯一的新型官办高等学府,它的诞生使当时中国文化教育的中心转至( )。
39.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伟大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其思想涉及面极广,核心是( )。
4.我国于2001年开始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课程标准”取代原来使用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 )文件。
“关键期”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奥地利生态学家( )提出的。
59.1982年,我国在京师同文馆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
60.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原则中认为集体会对个人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6.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重精度不重速度,虽然反应速度慢但解决问题质量高,会在认真考虑之后进行回答,且在学习上阅读、记忆、推理、创造等都表现较好。这类学生属于( )认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