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标尺教师APP
考教师 金标尺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金标尺教师
【资料】课前,班主任文老师走进小学二年级1班教室。班长马上过来报告:“李勇又偷拿东西了,偷拿讲台上的水彩笔!”文老师走到李勇面前,让他将水彩笔拿出来看看。李勇昂着头,非常生气地大声喊:“文老师,我没有偷东西!”同时手里紧紧抓着一只水彩笔。陆续进来的同学都来围观,纷纷指责李勇。看到这个情形,文老师很想发火,更想很快问清楚事情的缘由,但想到马上就要上课了,就先请大家安静下来上课。课后,文老师把李勇叫到办公室,让他说明具体情况。李勇说美术课需要用水彩笔,今天他忘带了,看到讲台上放着一支水彩笔没人要,就顺手拿走了。文老师跟李勇谈了很久,告诉他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能随便拿。李勇向文老师保证以后再也不会了。其实李勇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类似情况,虽然这次承认了错误,但很难保证下次不再出现。李老师通过和李勇及其他同学谈话发现,学生私拿他人物品的情况不是个别现象,这些学生常有“我喜欢,我就要”“它没主人,那就归我”的想法。了解情况后,文老师想到李勇曾静协助老师办过一期墙报,就向全班同学解释李勇拿水彩笔是为了办学校墙报,并宣布让李勇和宣传委员一起办班级墙报,和劳动委员一起负责整理、保管讲台上的所有物品。这时李勇羞愧地低下了头。后来,李勇在同学的提醒和帮助下逐渐养成了每天认真整理讲台的好习惯,班级墙报也办得很好,而且在学校评比中获得二等奖。对此,文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对李勇进行了表扬。老师和同学们发现李勇后来再也没有随便拿过奖台上的东西。
A
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宜当众批评
B
教师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要善于利用其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C
学生品德的发展不仅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还要受个人人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
D
当学生犯错后,教师要想办法激发其认知内驱力,促进其积极改进错误行为
E
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不能简单地把学生的某些行为判定为“道德问题”
正确答案 :A B C E
解析
【金标尺解析】本题考查德育的相关知识。
A 项:材料中,文老师的做法保护了李勇的自尊心,从而促使其更好的发展。由此可知,作为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宜当众批评。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 项:材料中,李勇和宣传委员一起办班级墙报,并且在学校评比中获得了二等奖。在这个过程中,李勇的优点得以发掘,不良行为也发生了转变。由此可知,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其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 项: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变化,一方面要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另一方面它又服从于个体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的制约。材料中,有的同学有“我喜欢,我就要”“它没主人,那就归我”的想法,正是由于其身心不成熟所导致的。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E 项:学生品德的发展会受到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在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有不同的行为表现,不同的问题。教师应正确看待学生的行为,不能简单地把学生的某些行为判定为“道德问题”。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 项:认知内驱力是指个体要求了解、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需要。由此可知,认知内驱力强调的学生对学习的求知欲、好奇心等,而非道德方面发展的动力。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 ABCE。
相关试题
13.为了记住数字、年代等枯燥无味的知识,小丽常对其赋予意义后再记忆。小丽采用的是复述策略。( )
42.某小学老师跟学生约定,上课不准许使用手机,否则将没收销毁,并让学生写下承诺书。一次,老师抓住一个上课玩手机游戏的学生,并当场毁坏手机以示惩戒。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7.小王同学上初中后,身高迅速增长,爸爸甚至需仰头才能和他说话,但小王的很多思想和行为依然孩子气十足。这种现象反映了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5.下列人物与其主张配对正确的有( )。
36.下列做法中,学生的学习风格与其任务最匹配的是( )。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遭受人身损害,幼儿园侵权责任是过错推定责任。( )
12.“教人者教已”要求教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为人师表。( )
28.斯霞老师退休后离职不离校,风雨无阻,坚持到校上下班。领导劝她保重身体,不必天天来校。她说,和孩子们在一起就是最好的休息。斯老师属于( )。
17.数学老师发现班上有个学生经常心不在焉,问他问题,他都能正确回答。课后班主任问他原因,他说数学老师讲课犹如老牛拉破车,讲第一遍他就懂了,可数学老师还要重复几次,他就不想听了。造成该生课堂行为问题的原因是( )。
37.初三学生刘东,做事情总是放不开,与人交流时常说错话,他发现自己越想把事情说清楚却越说不清楚,为此,伤了一些同学和朋友的心。刘东最可能存在( )。
32.某学校开设了多种兴趣班并要求学生至少选择一项,且会将兴趣班的成绩计入评优活动中。学生赵某不喜欢围棋,但因为围棋课不设期末考试,只要每次都去上课就很容易获得较高的成绩,所以赵某选择了围棋班。赵某的学习动机属于( )。①内部动机 ②外部动机③直接的近景性动机 ④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15.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是师德养成的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