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标尺教师APP
考教师 金标尺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金标尺教师
A
穿越 盛极必衰
B
跨越 天人合一
C
横跨 上善若水
D
流转 天下为公
正确答案 :B
解析
B 【解析】综合辨析题。第一空,根据“陪伴我们的历史文化建筑”可知,横线处应表达超越时光之意,D项“流转”意为流动转移,不固定在一个地方,常用搭配为时光流转,填入不符合文意,排除;第二空,要和巧借自然形成并列,表现古人将民居与自然结合的理念,B项“天人合一”强调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的相通和统一,符合文意,当选;A项“盛极必衰”指物极必反,不符合文意,排除,C项“上善若水”强调善良,不符合文意,排除。故本题答案为B项。
相关试题
余光恐惧症属于社交恐惧症中的一种。一个人在注视某人或者某物时,觉得自己控制不住地同时在看旁边的人或者物,注意力总是被余光所及的旁边之人或物体所吸引,无法自由地移动自己的目光。在这种恐惧心态下,会更加关注自己的余光。也容易产生更多的预期焦虑,即担心余光出现。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符合余光恐惧症的是( )。
在大多数科举士子_____,谨守朱子门户之时,一位十六岁的狂狷少年已游历了北部边塞,_____有经略四方之志,不羁的个性,注定了他坎坷而传奇的人生,也在助推着一位儒家圣者的诞生。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33.纵览本届冬奥会,中国代表队多数奖牌由中生代选手斩获:“90后”短道速滑选手在混合团体接力项目斩获首金,1997年出生的任子威和高亭宇分别在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速度滑冰男子500米项目夺金,1990年出生的徐梦桃和齐广璞分别在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赛和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赛夺金。四年磨一剑,久经沙场的中生代健儿们用自己的沉稳老练和稳定发挥,为下一代运动员做出了榜样。最适合作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
三苏祠是苏洵、苏轼、苏辙的专祠。祠内古树扶疏,池塘_____,翠竹浓荫中布置堂轩亭榭,历代诗人和学者题写的牌匾楹联和碑刻随处可见,人文与自然_____,是西蜀文人园林天然疏明之美的典型代表。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古人形容朋友圈,有一句_____的话:白首如新,倾盖如故。书房里的书,好像也有点这个_____。有些书在书房里放了很久,但不知为什么,就是提不起阅读的_____;有些书虽然刚买来,但却成了经常翻间的“床边书”。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某小食店推出了几款“创新”的餐品,如巧克力味的炒粉、芥末味的面包、芒果味的鱼蛋等。一个月之后,店长发现:和之前没有推出“创新”餐品时相比,店里的总营业额大幅提升。因此店长认为营业额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推出了这些“创新”餐品。以下选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店长观点的是( )。
36._______________。赤壁之战前夕,张昭主和,周瑜主战,两人在大堂之上争得面红耳赤。当孙权采纳了周瑜的意见后,张昭转而积极配合支持周瑜,共辅苏孙权守土,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意见有分歧乃至纷争,并不可怕,凡事谋定之前,尽可各抒己见,但在谋定之后,则不可因观点相异而不作为。填入画横线部分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8.我国竹类资源极为丰富,有34属534种,是竹亚科的现代分布中心之一,主要分布在北纬40度以南的地区,大部分竹类植物种类是亚热带和温带森林的重要组成成分,在丘陵和山地常形成特别的竹林灌丛群落。竹类植物向来具有较高价值,但竹类也是被子植物中分类最困难的类群。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介绍的是( )。
37.在现实中我们有时会面临这样的困境:父母可能会将他们自己未完成的愿望傾注到我们身上。期待我们能用自己的人生去完成他们的心愿;社会的刻板印象以性别来要求我们的举止,以年龄来规训我们的行动。面对这些投射和逼迫,我们可能就像一个害怕被照顾者抛弃和伤害的小孩。在忧虑不安中顺从或伪装,成为他人和社会期许的样子,很可能到后来我们感觉自己就是自己扮演的角色,而忘记自己仍能拥有其他新的可能。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36.颇具影响力的黑人报纸《芝加哥卫报》对尼克松事件的报道截然不同,报道指出,尼克松声称他认罪是因为警察逼供。在1938年的一篇文章中,《芝加哥卫报》还加上了一个小标题,写着“尼克松又翻供了他的“供词”。这些简单的引号标志着对供词合法性的怀疑,也在教导报纸读者要对所谓的法律事实保持怀疑。《芝加哥卫报》有策略地使用了引号,使得读者对尼克松是杀人犯这一官方说法产生了怀疑。通过这样的表达,报纸强调了黑人在媒体、警察和法院系统各方受到的不平等对待。作者通过这个例子,想要表达的观点是( )。
41.稀土超分子感光变色材料可解决低端材料褪变色速率慢,寿命短和底色残留量多的问题,稀土超分子高光变色镜片便采用这种材料制备而成,它可以智能调节光线的透过率,有效阻挡100%的紫外光和30%至80%的可见光,从而减少强光对眼睛的伤害,达到保护眼睛和减少视疲劳的目的。这段文字中的“它”指的是( )。
34.公元265年,司马炎逼魏元帝禅位,西晋建立。此时外部环境东吴仍在,势力虽不足以和晋朝相抗,但留着早晚是隐患,因此第一要务就是要灭东吴。攘外必先安内,为了给吞并东吴做准备,司马炎对于曹氏旧部采用怀柔政策,以笼络为主,非但没有严惩还任用了一批曹魏官员。无为与宽松的治国策略成为了西晋初期的基调,经历了一系列的准备,终于灭掉东吴,实现了统一,在这期间因为司马炎励精图治,待下宽容,四海归心,百姓能够与安居乐业,经济也非常繁荣,才有了后面长达十年的“太康之治”。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