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标尺教师APP
考教师 金标尺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金标尺教师
A
在文科生和理科生之间进行活动比赛
B
将外向型和内向型的学生混合编组进行课堂活动
C
将课程内容分为偏重理解的内容和偏重记忆的内容
D
讲稳重反思型和冲动直觉型学生混合编组进行科技活动
正确答案 :A
解析
【金标尺解析】本题考查认知差异。
认知差异包括认知类型的差异和认知水平的差异。其中,认知类型(方式)是指个体在进行 信息加工时,通过其知觉、记忆、思维等内在心理过程在外显行为上表现出的习惯性特征。它具有持久性和一致性的特点,反映的是个体在信息加工方式上的偏好。由此可知,BCD 项均属于认 知类型的差异,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A 项:文科生和理科生只是学习科目不同,并不能反映个体信息加工的偏好。因此,“在文科生和理科生之间进行活动比赛”不是根据认知差异进行教学活动。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本题答案为 A。
相关试题
10.在学习20以内的进位减法时,如“16-8=8”。教师要求学生准确给出得数。并要求学生学会“用十减”“减十加?”等两种以上的计算形式,这属于教学目标中的( )。
20.某教师经常上课迟到,没有履行《教师法》规定的“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义务,学校可以对教师给予行政处分。( )
28.练习是指以形成某种技能为目的的学习活动,是以掌握一定的动作方式为目标而进行的反复操作的过程,下列练习曲线中,图一和图二的纵坐标分别代表( )。
9.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循序渐进的开展工作。( )
4.下列表述体现了个体心理发展具有顺序性特征的有( )。
2.以下具有个别教学特征的教学组织形式有( )。
23.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发展,说明知识并不是绝对的真理,只是在现有水平上对各种现象的解释,在未来很有可能被再次推翻。以上对于知识的理解更符合下列哪一学派的观点?( )。
13.知识的储备是个体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因此知识储备量越大,越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
10.一般认为,初中生的思维已经发展到形式运算阶段,但面临新问题时往往会退回到具体运算阶段。( )
4.某小学语文老师在《挑山工》一课的教学设计中,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设为“通过学习,让学生受到挑山工坚持不懈的顽强意志的感染,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不绕着走”。这体现了德育的渗透性原则。( )
4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下列属于“严重不良行为”的是( )。
31.对考试焦虑进行心理辅导时,不宜采用的做法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