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标尺教师APP
考教师 金标尺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金标尺教师
A
犯罪既遂后恢复原状的,也成立犯罪中止
B
在犯罪过程当中,客观障碍并不存在,但行为人误以为其存在,构成犯罪中止
C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
D
对于中止犯,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正确答案 :C D
解析
A项错误,中止的标准是在既遂之前,如甲偷窃后后悔,又将物品送回,该行为不属于犯罪中止,而按照犯罪既遂定性。B 项错误,主客观不一致的情况下要以主观定性。考查未遂和中止的区别:能而不欲是犯罪中止,欲而不能是犯罪未遂。本题中主观上欲而不能,因此定性为犯罪未遂。C 项、D 项正确,法律中有明确规定。本题还可以利用排除法。
相关试题
下列有关犯罪认定的表述错误的是( )。
成立不作为犯罪所要求的特定义务来源为( )。
李某属国有企业的财务人员,私自动用了一笔数额较大的公款去炒股,一个月后被领导发现,其行为属于( )。
在一定期限剥夺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强制其从事劳动,并进行教育和矫正的一种刑罚,被称为( )。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抢劫罪与抢夺罪的主要区别的是( )。
下列关于共同犯罪的表述正确的有( )。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占有( )的行为,构成贪污罪。
下列不适用减刑的是( )。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实施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的,( )。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违背法律授权的宗旨,超越职权范围或者违反职权行使的程序,从而导致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应判处( )。
以下关于刑法追诉时效的说法,错误的是( )。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渎职犯罪的主体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