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标尺教师APP
考教师 金标尺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金标尺教师
A
顺序性
B
不平衡性
C
个别差异性
D
稳定性和可变性
正确答案 :B
解析
【金标尺答案】B
【金标尺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基本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其中,个体身心发展不平衡性的具体表现包括:(1)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2)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其教学启示是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地进行教育。题干中,所提到的敏感期即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故B项符合题意。
A项: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其教学启示是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顺序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C项:个体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的具体表现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一方面,个别差异性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另一方面,个别差异性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其教学启示是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D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稳定性,即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身心发展阶段的顺序性已经每一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大体上是相同的,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在身心发展的速度、特征上,每个个体也各有不相同,具有可变性。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B。
相关试题
22.学生申诉和教师申诉的程序都包括:提出申诉、申诉受理和申诉处理。
24.不为校外培训和他人介绍生源是规范教师从教行为的要求之一。
45.童老师在教学之余开展了自己的“第二职业”,利用学生家长从众及不愿自己的孩子落后的攀比心态,在学生放学后又巧立名目的开办补习班,大大加重了家长的负担。这种做法违背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 )。
10.在德育课程中,知识学习最终要为儿童的生活服务,所以教学应以“生活逻辑”组织不同类型的知识。
41.五年级3班的赵某在上课时突感腹痛,向任课教师张老师提出去医务室治疗。张老师认为赵某撒谎,不予应允,赵某因未及时就医导致急性胃出血而住院治疗。在该事件中对赵某造成的伤害应当( )。
1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庐山的云雾》的意境。”这一教学目标属于( )。
23.在经常练习的操场上进行比赛,或者在自己经常学习的教室里参加重大考试,这会对比赛或考试大有帮助。这种现象可称为( )依存性记忆。
40.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在效力方面优于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这主要是因为两者( )。
四、案例分析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错选、多选、少选均不得分。)根据下列资料,作答1、2题。1.针对该案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21.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育教学语言文字。
9.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拥有相对于他人或相对于自己的智能强项。该观点说明每个学生都具有( )。
6.有学生说:“陈老师真牛啊!他好像什么都懂!”这是教师职业形象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