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标尺教师APP
考教师 金标尺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金标尺教师
A
杜威——课程即学习经验
B
弗雷尔——课程即教学科目
C
鲍尔斯——课程即文化再生产
D
斯滕豪斯——课程即学习计划
正确答案 :B
解析
6.【金标尺答案】B
【金标尺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的含义。弗莱雷指出:课程应该帮助学生摆脱盲目依从的状态,要使学生在规划和实施课程的过程中其主要作用,把课程当做是社会改造的重要手段,而斯宾塞、赫尔巴特等人则将课程当做是不同的学科,强调获得系统的文化知识,因此 B项说法错误。
A 项:杜威提出课程即学习经验,主张儿童的直接体验。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C 项:鲍尔斯认为课程就是从人类文化中挑选的材料。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D 项:斯滕豪斯认为课程就是教育计划或学习计划,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 B。
相关试题
3.关于钟老师的教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2.个体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成熟的过程,这意味着人的发展具有完成性。( )
24.中小学在职教师有偿补课主要违反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教书育人。( )
2.以上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 )。
小芹在判断道德问题时,不仅能依据规则,而且能出于同情和关心做出判断。根据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小芹的道德认知发展处于( )。
12.就认知风格而言,求异思维比求同思维更高明。( )
15.“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 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条职业原则体现了( )。
45.有孙老师给小华写下了这样的评语:“填空题错了一道,其他题全对,能够很好地运 用循环小数简便记法,等级定为优秀。”关于孙老师的做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
31.古诗句“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描写的心理现象是( )。
4.该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有( )。
4.以知识传授为逻辑起点,从目的和手段进行展开教学,从而实现道德教育目的的教学 理论是( )。
11.班级少数学生喜欢欺负他人,想要参加学校的“斗殴团伙”,这种组织属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