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标尺教师APP
考教师 金标尺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金标尺教师
根据下面资料,作答 5、6 题。
【资料】物理课上,张老师在引入密度概念这节课的教学中,总爱让他的学生在做中学和在学中做。课堂上张老师讲得不多,主要任务是分配学生做事,把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分别研究水和铁块,要求他们既分工又协作,若一个学生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那么,另一个学生就要用量筒把该物体的体积测出来,然后再共同把所测到的质量数值和体积数值的比值算出来。尽管每一大组中的各小组所测量的物体的质量不相同,体积也不一样,但是,一个奇妙的结果,使全班学生惊叹不已!即大家报出来的测算比值,不是接近于“1”,就是接近于“7.8”。为什么同一种物体,不论其质量是多还是少,或者它的体积是大还是小,它们各自的质量与体积之比,总是一样的呢?“真奇怪!”这是同学们常在课堂上不自觉地发出来的惊讶声。这个时候眼看引入密度概念的情境基本就绪,张教师便稍做说明,学生就明白其中的道理,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的含义。
张老师在这节课中还补充下面的一段话,即:“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总是在运动和变化着的,但是,也总是那此不变的‘东西’在制约着事物的运动和变化,从而使它们周而复始地有秩序地运行着。这些不变的‘东西’又是什么呢?就是物质的性质和物质运动的规律。” 张老师认为虽然这段话,对初中生而言,似乎深了一点,但是,教学实践证明,正是那一个个通过他们亲手实验得出来的,又是不约而同的数据,促使他们在认识上的飞跃,收到了茅塞顿开的升华效果。
A
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张
B
采用了发现法
C
激发了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D
根据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学生感到奇怪时正处于学生学习的获得阶段
E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可利用归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正确答案 :A B C E
解析
5.【金标尺答案】ABCE
【金标尺解析】本题考查学习理论、动机的分类、加涅的学习阶段、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 论等。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强调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材料中张老师首先利用实验创设情境,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发现质量与体积间的关系之后,张老师再稍加说明。A 项符合题意。发现法指不先告诉学生要发现的结论,而让他们自己通过亲自尝试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材料中张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其密度的概念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思考去发现其特点。 B 项符合题意。内部学习动机指往往由内在需要所引起,与学习本身的兴趣相联系。材料中通过 张老师的安排,学生对物体体积和质量之间得关系感到好奇。C 项符合题意。处于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具有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的学生为初中生,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E 项符合题意。
D 项:获得阶段指的是所学的东西进入了短时记忆,也就是对信息进行了编码和储存。 材料中学生感到奇怪时属于动机阶段。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 ABCE。
相关试题
3.关于钟老师的教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4.该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有( )。
1.学校的出现意味着正规教育制度的诞生。( )
9.“正己以教人”要求教师要具备良好的( )。
24.中小学在职教师有偿补课主要违反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教书育人。( )
23.朱老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的反应,这体现了注意的哪种品质( )。
16.算法式策略是问题解决的策略之一。算法式只适用于解决简单的问题,如数学的解和证明等。现实中的问题既复杂又没有明确的解决步骤,不宜用算法式( )
18.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变得更高尚、更聪明、更成熟。只传授知识的教师是“经师”, 只有那些使学生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较好发展的教师,才是最好的教师。这样的教师 不但教学生学习知识,而且教学生学会学习;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并善于使学生相互帮助,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这启示教师应做( )。
5.提出教育的核心是使学校生活成为儿童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契合点,改造不合时宜的学校教育和学校生活的教育家是( )。
30.一名学生决心改掉上课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对该生应当培养其( )。
19.根据《立法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需由出席代表过半数通过。 ( )
13.人的各种心理活动都伴随着注意这种心理状态,因此,注意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