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标尺教师APP
考教师 金标尺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金标尺教师
√
对
x
错
正确答案 :错
解析
本题考查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消退是指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因此,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负强化也称消极强化,是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的过程,本质是增加某种期望行为出现的概率。可见,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而非负强化。
故本题说法错误。
相关试题
34.古人云“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这属于德育过程中的( )。
中学生道德推理的发展趋势是从前习俗思维向更为习俗化的推理水平的转变。( )
备课时,教师要按顺序写出( )三种教学计划。
27.为了培养学生遵守班级规章制度,班主任老师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理论对处于不同道德判断阶段的学生采用了不同的教育方式,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一、单选题(本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是( )。
学校产生所需要的三个基本条件是( ) 。
“个性化教学”和“因材施教”都是基于( )。
国家公务员考试属于( ) 。
我国教育方针在演进过程中表述虽有一定变化,但重视道德教育的优良传统没有改变。这说明教育具有( )
80.心理健康与不健康并没有明确的界限。( )
75.在教育调查研究中,为获取相关资料面对一所学校或一个学生进行的专门调查属于抽样调查。( )
最早开展学习策略研究的心理学家是( )。